澳门24小时手机版

媒体聚焦
电话
+086-023-63670172
国家卫健委:实施“乙类乙管”,绝不是放开不管

2022年12月27日 14:00 来源:重庆日报  阅读量:


12月26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,经国务院批准,自2023年1月8日起,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、控制措施;不再纳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》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。

12月27日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资讯发布会,先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“乙类乙管”措施有关情况。

中国疫情流行和病亡数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

会上通报,近三年来,我国始终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。重症救治坚持关口前移,集中精锐医疗资源和救治力量。创新性地启用方舱医院收治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,使感染者“应收尽收”,节约救治资源。

统筹疫情防控和日常诊疗,对急危重症患者全力抢救,对65岁以上老人、孕产妇、儿童、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提供分级管理和服务。一系列医疗救治措施接连落地,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。

我国疫情流行和病亡数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。人均预期寿命稳步上升,从2019年的77.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.2岁,提升了近一岁。

实施“乙类乙管”,绝不是放开不管

国家卫生健康委资讯发言人米锋先容,当前,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,面临新形势、新任务,工作重心从“防感染”转向“保健康、防重症”。实施“乙类乙管”,是综合评估病毒变异、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工作等基础上作出的防控策略调整,是实事求是、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主动作为,是为了不断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学性、精准性、有效性。

实施“乙类乙管”,绝不是放开不管,重点是强化服务和保障。要抓实抓细医疗救治资源准备,着力保障群众用药需求,全力做好老年人、儿童等重点人群的防护和救治,特别是强化老年人疫苗接种和健康管理,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。

“乙类乙管”后,防控措施有何不同?

将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“乙类乙管”后,在防控措施方面有哪些不同呢?此次发布会做了以下通报:

一是在传染源发现方面,“乙类甲管”时,主要通过风险职业人群“应检尽检”、风险区域全员核酸筛查等方式发现感染者。实施“乙类乙管”后,主要通过医疗机构就诊、居民自我健康监测、重点人群检测等方式发现感染者。各地要保证社区保留足够数量的便民核酸检测点,保证零售药店、药品网络销售电商等充足供应抗原检测试剂,有效满足居民检测需求。

二是在传染源管理方面,“乙类甲管”时,对发现的感染者和未排除的疑似病例实行隔离治疗措施,同时对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隔离观察。实施“乙类乙管”以后,对于发现的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,可自愿选择居家健康管理,对于不具备居家条件或不想居家、担心传染家人的居民也可选择前往方舱医院隔离治疗。各地也为自愿集中隔离者提供类似“健康之家”等隔离服务。

三是在社会面防控方面,从“乙类甲管”调整为“乙类乙管”后,社会面防控措施将更多集中在重点场所、重点机构、重点人群,取消或减少对其他场所机构和人员活动的限制,尽量减少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。比如除养老机构、社会福利机构等特殊场所,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;不再对跨区域人员开展落地检、不再对外溢风险人员开展跨区域协查;不再划定高、低风险区,不再采取高风险区“足不出户、上门服务”等相应的风险区域管控措施。

四是在国境卫生检疫方面,“乙类乙管”后,对入境人员,不再实施闭环转运、集中隔离等措施,来华人员按海关要求填写健康申明卡,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的人员可直接进入社会面。对入境物品不再采取预防性消毒,对进口冷链食品不再进行抽样检测。

白肺与原始毒株和疫苗接种没有关系

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先容,现在出现所谓的白肺与武汉当时的原始毒株和疫苗接种没有关系,并且当前的流行优势毒株仍然是奥密克戎毒株。

白肺是肺部影像学表现的一个口语化描述。当出现炎症和感染,肺泡被渗出液等填充,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就是出现白色区域。并不是只要肺部出现了炎症就都叫白肺,一般来讲肺部炎症较重、渗出液较多,白色的影像区域面积达到70%—80%时,在临床上把它称为白肺。目前主要涉及高龄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,但占比非常低。

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开设发热门诊超1.6万个

焦雅辉先容,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和所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开设发热门诊,应开尽开、应设尽设。截至25日,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超1.6万个,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超4.1万个。

要求简化发热门诊就诊的流程,增加药品配备,提高发热门诊的医疗服务效率。

做好农村疫情防控是新阶段疫情防控的重点

焦雅辉先容,做好农村的疫情防控也是新阶段疫情防控的重点,最主要有两点关键措施。

药品要能配送到最终端。除了县和乡以外,村卫生室等地方要配足、配齐需要的药品。

重症患者可以转运出来。在农村地区的重症患者,要能够及时把他们转运出来,送到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去就诊。


编辑:朱成玲
XML 地图 | Sitemap 地图